找到相关内容594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

    修习,介绍得相当详细,观成即能止观双运,若止观不具,便不能入菩提正道。此虽云五门,其实即是六波罗蜜,五门之中,门门皆与智慧相应。   所谓特胜方便行,是因有一辈众生(人),初学法时,心性怯弱,自畏...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774101.html
  • 印度佛教史的文献资源概介(下)

    四谛次第得、一时得;有退、无退:使与心相应、心不相应;心性本净、性本不净;已受报业,或有或无;佛在僧数、不在僧数;有人无人。等十个议题。   □ 释悟殷,《部派佛教系列上编:实相篇、业果篇》,台北市...

    见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974104.html
  • 玄妙镜(2)

    玄妙镜真诀问答卷下 访贤助道论第一 离尘曰。访贤外护者。必要择选高贤上士之人。素来心性所为。轻财重德。仁义无亏。果能信道无疑。遇事始终不二。汝等有缘者。方可立誓护助道成。然一... 只管坐在那里,摆好姿势,闭上眼睛,就只管坐着便成了! 这样身体与心性,一切等等都会自动慢慢开始转化,在转化的过程当中会有种种境象,想法产生。此时打坐的人只需坚持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理,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074745.html
  • 冯达文:理性与信仰

    变化。如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道教就经历过一个由外丹道向内丹道的发展过程,在内丹道之全真教派中,道教的信仰就由具实在意义的神仙追求转向更重内在心性修养并含道德价值的精神追求。佛教则经历了由空...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74828.html
  •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

    是站在如来藏说的立场来收摄唯识学,阐释了“一心开二门”的思想架构,从而充实了如来藏说的理论内涵,发挥了中国佛教的心性论的真如随缘的课题,本文对此一思想进程加以探讨。吉津宜英就此一阐释此一站在如来藏说的...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974845.html
  • 学佛最初之决定

    无明者,若了达方便与决定二义,当知所变通矣。 学佛最初之决定,既在如实知自心,则心性相貌,不可不知,第心有幻相,性无状貌,惟以遍满故,能生万法故,因名曰法性。法性本体清净平等,不动不变,...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4375526.html
  • [上]《金刚棒喝》

    仁者见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 问:教育的意义如果真是戒,是人性本有的心性和智慧,是否跟儒家谈的人性本善是同出一辙?宣化:你不做恶就是本善,你做恶就是这个性相近,习想远。 问: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尤其在办公室...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0575658.html
  • 【地藏经】浅释--净慧法师

    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有禅定功夫,心不散乱的缘故。而不修禅定的人,没有一定静坐功夫的人,他们的脑电波上下跳动,非常活跃。这样的人死时内心恐怖,心性散乱,业力苦逼,这是其一。其二,科学家在暗室里头安装多角度...颠倒的像所迷,所以就有轮回。什么叫“性识无定”?我们的心性没有定力,被无名烦恼所覆盖,随我们大脑的思维意识所动。我们的思维意识随色、声、香、味、触、法所动。因业不同,感召不同的形态。我们有什么念头,就...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3276374.html
  • 佛学常识

    不与对方相干,但是醉了以后,心性就会迷乱,便要妄作非为,所以要戒。 ‘业’是众生造的一切事业。这业有善有恶,凡夫知见不正,却还辨不清楚。有些人不断造恶业,能自觉悟的,实在很少。这事虽然复杂,佛经里也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1176413.html
  • 佛教常见词汇解释

    伏众生的心性。有关佛陀所制定教团的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论藏:音译阿毘达磨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后人以殊胜的智慧,再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 解释。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0576465.html